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122395-47-5)
- 英文名称:S-α-cyano-3-phenoxy benzyl alcohol
- 价格: ¥20/千克
- 发布日期: 2019-11-13
- 更新日期: 2025-07-28
产品详请
产地 |
湖北
|
品牌 |
国产
|
用途 |
工业大生产
|
英文名称 |
S-α-cyano-3-phenoxy benzyl alcohol
|
包装规格 |
25千克/桶
|
CAS编号 |
122395-47-5
|
别名 |
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S-A-氰基-3-苯氧基苄醇;(S)-3-苯氧基扁桃腈
|
纯度 |
99%
|
分子式 |
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
|
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
中文名: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
CAS:122395-47-5
中文别名: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S-A-氰基-3-苯氧基苄醇;(S)-3-苯氧基扁桃腈
英文名:S-α-cyano-3-phenoxy benzyl alcohol
性质: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的化学性质请参考百化商城相关介绍
用途:化学性质;本品为油状液体,[α]25D=-24.81°(Cl,CHCl3),溶于苯、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用途;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简称S-氰醇,是制备S,S-氰戊菊酯、zeta-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重要中间体。生产方法;其制备方法是将消旋的2-氰基-3-苯氧基苄醇与乙酐或乙酰氯酯化成相应的乙酸酯,再在脂肪酶存在下进行选择性水解,S体水解生成S-氰醇,而R体仍保持乙酸酯的结构,经分离后,R-α-氰基-3-苯氧基苄基乙酸酯在三乙胺存在下消旋化并水解生成R,S-氰醇,再重复套用,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α]D=33°(CCl4)。消旋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也可和1R顺式蒈醛酸的双环体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一起加热而形成两个醚式非对映体,其中之一R-构型的对映体是油状物,另一个S-构型的对映体是结晶物,经分离后,后者进行酸性水解而得S-氰醇和拆分剂1R顺式蒈醛酸的双环体。也可以用3,5-二取代海因、环二肽进行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的合成。
产品类别:化学农药原药
菊酰氯
中文名:菊酰氯
CAS:14297-81-5
中文别名:菊酰氯;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环*丙烷甲酰氯
英文名:Chrysanthemoyl chloride
性质:沸点;206°C 密度;1.098 闪点;100°C
用途:化学性质;菊酰氯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反式菊酰氯b.p.50~51℃/19pa,96~96.5℃/16kpa,n20D1.4856;(±)顺式菊酰氯b.p.50~51℃/19pa,96.5~98℃/16kpa,n20D1.4907,相对密度0.98(31℃),遇水分解成菊酸,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用途;菊酰氯是拟除虫菊酯的重要中间体,可以合成烯丙菊酯、丙炔菊酯、苄呋菊酯、甲呋炔菊酯、苯醚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生产方法;在制备拟除虫菊酯时一般都用菊酰氯和相应的醇反应,所以菊酰氯也是拟除虫菊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它的制备方法较多,常见的有氯化*亚砜法、三氯化磷法和光气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色,现分述见图。氯化*亚砜法在催化剂DMF存在下,将菊酸与氯化*亚砜在一定的惰性溶剂中(如苯、甲苯、二氯*乙烷等)加热回流4h,反应结束后,蒸馏脱去2溶剂和多余的氯化*亚砜,再在减压下精馏得到菊酰氯。该方法得到的菊酰氯纯度较高,但氯化*亚砜的质量是关键,目前国内生产菊酰氯大都用此法生产。三氯化磷法将菊酸溶于甲苯或苯中,置于反应器中,加入计量的三氯化磷,加热搅拌4~6h,静置分层,分去下层亚磷酸,将上层反应液移入蒸馏锅中,先蒸去溶剂,再在减压下精馏得到菊酰氯。用三氯化磷法,分离亚磷酸是关键,会影响菊酰氯的质量,另外亚磷酸要回收利用。光气法将菊酸溶于甲苯中,加入催化剂升温到90℃左右,在搅拌下通入光气,通入一定量达终点后,用氮气赶去剩余的光气,要吸收利用,将反应液移入蒸馏锅中减压脱溶,即得菊酰氯。一般用光气法制备的菊酰氯不再精馏,因其纯度已较高,但使用光气要注意安全,尾气要用碱和催化剂破坏。
产品类别:化学农药原药
二氯菊酸乙酯
中文名:二氯菊酸乙酯
CAS:59609-49-3
中文别名:二氯菊酸乙酯
英文名:ethyl 3-(2,2-dichlorovinyl)-2,2-dimethyl-1-cyclopropanecarboxylate
性质:沸点;338.48°C (rough estimate) 密度;1.2191 (rough estimate) 折射率;1.5410 (estimate)
用途:化学性质;二氯菊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b.p.93~94℃/101pa,78~88℃/27pa,n20D1.4833,相对密度1.1170,不溶于水,溶于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用途;二氯菊酸乙酯是拟除虫菊酯的重要中间体,可以制备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四氟苯菊酯、氟氯氰菊酯等。生产方法;其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Farks法(重氮乙酸酯法)由异丁烯与三氯乙醛在AlCl3催化下缩合成一烯醇,再经乙酰化、锌粉还原和酸催化异构化得到共轭双烯,即1,1-二氯-4-甲基戊二烯-[1,3],最*后与重氮乙酸甲酯(乙酯)在铜粉催化下进行反应,即得二氯菊酸甲酯(乙酯)。002$S相模法由2-甲基丁烯[2]醇[1](异戊烯醇)与原乙酸甲酯(乙酯),在酸性催化剂如丙酸存在下,进行缩合Clasen重排,生成3,3-二甲基戊烯[4]酸甲(乙)酯[贲亭酸甲(乙)酯],后者与四氯化碳在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调聚加成,得到3,3-二甲基-4,6,6,6-四氯己烯[5]酸甲(乙)酯,然后在甲醇钠存在下进行脱氯化*氢,环合而成二氯菊酸甲酯(乙酯)。相模-库拉莱法由1,1,1-三氯-2-羟基-4-甲基戊烯[4]即上述Farkas法中由异丁烯与三氯乙醛生成的烯醇,经对甲基苯磺酸催化异构化,得到1,1,1-三氯-2-羟基-4-甲基戊烯-[3],再与原乙酸三甲(乙)酯进行缩合,Clasen重排反应,得3,3-二甲基-4,6,6-三氯己烯[4]酸甲(乙)酯,在反应过程中还生成部分二氯丁内酯。3,3-二甲基-4,6,6-三氯己烯[4]酸甲(乙)酯在乙醇钠存在下,环合生成二氯菊酸甲(乙)酯,而二氯丁内酯可用氯化*氢或氯化*亚砜在甲(乙)醇溶液中开环而生成3,3-二甲基-4,6,6-三氯己烯[4]酸甲(乙)酯,再环合得到二氯菊酸甲(乙)酯。偏二氯乙烯法与相模法相似,但用的原料不一样,避免了用烯醇与原乙酸酯的反应生成贲亭酸甲酯,从贲亭酸甲酯制备二氯菊酸甲酯与相模法一样。用异戊二烯为原料与两分子氯化*氢反应,生成1,3-二氯-3-甲基丁烷,再与偏二氯乙烯反应生成1,1,5-三氯-3,3-二甲基戊烯[1],再用浓H2SO4或碱水解,得5-氯-3,3-二甲基戊酸,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酯化,生成相应的5-氯-3,3-二甲基戊酸甲酯,再用甲醇钠脱氯化*氢,得3,3-二甲基戊烯[4]酸甲酯,即贲亭酸甲酯。环丁酮法由丙烯*酸*甲酯与三苯基亚甲基二氯化膦进行Wittig反应,而得到二氯菊酸甲酯。
产品类别:化学农药原药
其他品种:
2-异丙氧基苯酚 CAS:4812-20-8
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 CAS:51631-50-6
三苯氧基苯甲醛 CAS:52315-06-7
4-溴-2-氯苯酚 CAS:3964-56-5
1-苯基-3-羟基-1,2,4-三唑 CAS:4231-68-9
氯代乙氨基甲酸乙酯 CAS:6329-26-6
N-羟甲基-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 CAS:4887-42-7
三甲基乙酸 CAS:75-98-9
2,3,5,6-四氟苯甲醇 CAS:4084-38-2